中国铸造协会文件
关于举办“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2025西南地区
铸造工程师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行业各相关单位:
为响应我国西南地区铸造行业对高端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有效解决企业面临的生产技术难点与专业人才短缺问题,让广大铸造工程技术人员铸造理论得到系统培训提升,为铸造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全面提升区域铸造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铸造协会决定与云南省铸造协会、广西铸造协会、四川省铸造协会共同举办“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2025西南地区铸造工程师高级研修班”。本次铸造工程师研修通过线上举行,参加研修人员为从事铸铁、铸钢及消失模V法实型铸造生产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研修班具体安排及相关事项正式通知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中国铸造协会
承办单位:云南省铸造协会
广西铸造协会
四川省铸造协会
二、研修安排
1.研修时间:
线上课程学习时间:2025年8月12日-9月30日;
2.研修方式:
学员线上课程学习、专家定期线上直播授课、专家定期直播答疑、学员线上考试(高级工程师需线上答辩);
3.研修内容:
1)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黏土砂铸铁工艺、树脂砂铸铁工艺、砂型铸钢工艺、消失模V法实型工艺(根据学员所从事的工作自行选择);
2)日常生产技术遇到的难点问题答疑。
4.研修师资(部分师资展示):
黄天佑: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铸造协会副理事长、副秘书长、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参加制定了“铸造行业准入制度”、“中国铸造行业五年发展规划”。目前还担任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多年专攻造型材料技术,在造型材料技术的研发和造型材料检测仪器的研制中获得多项部级和国家级科技奖励,出版了7本专业著作。
刘金城:清华大学硕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机械系讲师,铸造实验室主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科学中心研究员。参加中国国家六五、七五攻关,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英国国家工程及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科研项目。参与若干国家标准制定工作。
曾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项;发明专利一项(88106445);清华大学奖励若干项;国家星火奖;辽宁省级科技成果奖;教育部科技成果奖。
刘金海: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铸造合金的教学、科研与开发。曾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奖4项,获得全国铸造行业创新成果1项,全国铸造装备创新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发表科技论文150余篇。现任天津市铸造学会秘书长、《China Foundry》、《铸造》、《铸造设备与工艺》、《现代铸铁》、《铸造工程》杂志编委。
胡建君:清华大学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铸造协会专家中心智库专家。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特聘专业负责人、客座教授,中铸协铁合金分会专家组成员。长期从事铸造专业科研教学、铸造一线的生产实践以及铸造企业顾问工作。主持或参与众多铁路、汽车、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有关铸件的研发和批产,主持或参与多项行业标准的制订。机械工业人才评价高级考评员,第五、六、七、八届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总裁判长。
王伟春: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铸造行业智库专家,浙江省铸造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浙江省铸造行业协会铸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重汽集团科技专家。参与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国家双高专业群、国家资源库、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铸钢件铸造技术》等重大项目建设。指导学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一、二等奖。
莫俊超:中国中车资深技能专家,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2019年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竞赛)决赛熔炼组第一名,被国家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多次任全国铸造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裁判组组长。
辛啟斌:东北大学教授,辽宁省铸锻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在《铸造》、《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铸造技术》、《东北大学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材料成形计算机模拟》、《金属液态成形工艺设计》书籍,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发明专利2项(ZL2005 1 0045639.2、ZL2016 1 0568895.8)。
李长龙:山东建筑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铸件形成理论,铸铁物理冶金学,铸铁、铸钢、铸造有色合金及其熔炼,材料成型与失效分析,铸造合金熔炼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济南市第三批泉城学者称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编写教材和手册6部,发表论文30余篇。
殷亚军: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铸造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欧盟“地平线2020”子课题、“两机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及航空航天重点企业合作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7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发表SCI论文17篇。获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22项,参与编写著作2部。作为骨干研发人员,将国内铸造领域最具影响的仿真分析系统之一“华铸CAE”系统版本由10.0研发至12.0,在国内外100多家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3项。
郝施奇: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工程硕士,现任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工艺技术部书记兼副部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中车级技术成果11项,发明专利3项,撰写论文及参与著作5项。曾获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第五届天阳杯全国卓越铸造工程师。
李日:中国中车集团齐车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中车集团技术专家,从事冶炼工艺工作,擅长低合金铸钢新钢种研发及电炉炼钢冶炼工艺设计,获中国铁道科技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发表论文十余篇,齐齐哈尔市优秀青年人才。
于普明:高级工程师,现任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铸锻分厂质管部部长。从事铸造工艺及质量管理,负责质量机制营建、质量体系管理、质量活动开展等工作。发表《关于“零缺陷”质量管理的思考》等管理论文12篇,撰写《降低CA-3车钩废品率》等质量管理成果18项,先后荣获国家级、行业级、省级一、二等奖项。
肖海波: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工程师,曾就职于东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从事过工艺技术与材料研发、覆膜砂壳型铸造工艺技术及产品开发应用等工作,参与东风精铸壳型分厂筹建,并顺利实现覆膜砂壳型工艺标准化及汽车零部件产品量产。熟悉覆膜砂壳型铸造与熔模铸造生产工艺流程以及产品工艺设计,在汽车零部件、热处理工装等铸件生产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李伟: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中车资深技术专家。在铸钢件工艺开发及材料研究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主持、参与多项高铁关键铸钢零部件的科研项目获中国中车及江苏省科技项目奖。发表科技论文2篇,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李立新:李立新,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铸造协会消失模V法实型分会秘书长,河北省铸锻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成员。参与制定消失模铸造行业标准6项,出版教材论著5部,发表论文近50余篇,获河北省自然科学奖等。研究方向为消失模铸造工艺、消失模铸造设备与自动化等。
马红兵: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工程研究院材料成型理化中心铸造工艺高级工程师、中铸协消失模V法实型铸造分会专家组成员。曾带领技术团队筹建法士特集团公司年产2万吨灰铸铁消失模生产线(一期)技改项目”、“年产1.4万吨灰铸铁消失模生产线(二期)技改项目”、引进“美国富康消失模铝合金生产线项目”、“铝合金压铸技改项目”等。
余雷:高级工程师,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铸锻厂高级培训师,主要负责铸造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以及铸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推广应用。从事铸造三十多年来,为企业先后培养了近百名工艺技术人员,技术成果项目先后获厂科技进步奖成果一等奖10余项,二等奖几十项。曾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工业车辆创新产品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成果多项,主持开发的省级新产品10余项,学术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
三、研修证书
所有学员享有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线上课程学习资格,将利用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线上平台系统、全面研修铸铁、铸钢、消失模V法实型铸造工程师课程。完成线上课程学习之后,通过线上考试后,由中国铸造协会颁发证书(高级工程师需要参赛线上答辩)。课程大纲见附件2。
四、研修证书
完成学习并考试合格,由中国铸造协会颁发工程师证书,评价标准见附件3。
五、研修费用
1.研修费:5000元/人
(培训费包含线上课程学费、线上直播及答疑费用、考试费、证书制证费及证书邮寄费);
2.收款账户信息:
开户名称:中国铸造协会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四道口支行
账号:0200049309014401304
六、报名及学习时间:
报名截止时间:2025年8月8日
线上研修开班时间:2025年8月12日
七、报名联系
云南省铸造协会:牛文峰13577031411
广西铸造协会:周承紫18307751858
四川省铸造协会:刘余松18011670181
成都市铸造行业协会:高成勋15328069010
贵州地区:雍晓晋13639022840
中国铸造协会:岳雨淼18501983097
附件:1.“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2025西南地区铸造工程师高级研修班”报名表
2.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铸造工程师线上课程大纲(部分大纲展示)
3.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职业能力评价标准
中国铸造协会
2025年7月1日
附件1
“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2025西南地区铸造工程师高级研修班”报名表
单位名称 |
|
姓名 |
|
照片 |
培训内容 |
□铸铁黏土砂 □铸铁树脂砂 □砂型铸钢 □消失模V法实型工艺 |
|
||
工作年限 |
|
学历 |
|
|
联系方式 |
|
身份证号 |
|
|
交流事项 |
(包括铸件产品名称、尺寸、材质,生产工艺,典型缺陷) |
注:回执表请加盖公章,于8月8日前发本次研修班联系人。
牛文峰13577031411,周承紫18307751858,刘余松18011670181,
高成勋15328069010,雍晓晋13639022840,岳雨淼18501983097
附件2
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铸造工程师线上课程大纲
(部分大纲展示)
一、黏土砂铸铁工艺课程大纲
第一章 湿铸铁湿型黏土砂工艺
第二章 铸铁的分类及发展
第三章 铸铁的结晶及组织的形成
第四章 灰铸铁的生产技术
第五章 球墨铸铁的生产技术
第六章 ADI的生产技术
第七章 蠕墨铸铁
第八章 可锻铸铁
二、树脂砂铸铁工艺课程大纲
第一篇 树脂砂造型及工艺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树脂砂用原材料
第三章 树脂砂性能及其检测
第四章 树脂砂造型制芯工艺
第五章 树脂砂用涂料
第六章 树脂砂生产的旧砂再生
第七章 树脂砂铸铁件工艺设计
第八章 树脂砂铸铁件工装设计
第二篇 铸铁熔炼及浇注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灰铸铁
第三章 球墨铸铁
第四章 蠕墨铸铁
第五章 铸铁的熔炼原理、熔炼工艺及浇注
第六章 铸铁的配料计算
第七章 铸件的落砂及清理
第八章 树脂砂铸铁件常见铸造缺陷及其预防
第三篇 铸铁树脂砂安全生产
第一章 铸铁树脂砂的安全生产
三、砂型铸钢工艺课程大纲
第一篇 铸钢件工艺设计
第一章 铸钢件工艺方案设计
第二章 砂芯设计
第三章 铸钢工艺设计参数选取
第四章 铸钢件冒口设计
第五章 铸钢用冷铁设计
第六章 铸钢工艺浇注系统设计
第七章 铸造工艺装备设计
第八章 二维铸造工艺设计图样和铸造工艺卡
第二篇 覆膜砂壳型铸钢工艺
第一章 覆膜砂壳型铸钢工艺概述
第二章 覆膜砂壳型铸钢铸造工艺方案
第三章 覆膜砂壳型铸钢浇注系统与排气系统设计
第四章 覆膜砂壳型铸钢工艺浇道与冒口设计
第五章 覆膜砂壳型铸钢模具与砂芯结构设计
第六章 覆膜砂壳型产品结构细节优化设计与激冷系 统应用
第七章 覆膜砂壳型铸钢工艺参数选取
第三篇 华铸CAE软件操作(选修)
第一章 材料成形模拟技术绪论
第二章 材料温度场模拟软件
第四篇 铸钢件MAGMA模拟软件培训课程(选修)
第一章 识别缩松缺陷及改进
第二章 识别气孔缺陷及改进
第三章 识别变形缺陷及改进
第四章 识别夹渣问题及改进
第五章 识别裂纹缺陷及改进
第五篇 铸钢及其熔炼
第一章 钢铁冶金基础知识
第二章 炼钢基本反应
第三章 碱性电弧炉冶炼工艺设计及操作
第四章 炉外精炼工艺设计及操作
第五章 感应电炉熔炼工艺设计及操作
第六篇 清理工艺及设备
第一章 铸件落砂、清砂
第二章 铸件浇冒口、飞翅和毛刺去除
第三章 铸件表面清理
第四章 铸件表面质量检查、缺陷处理
第七篇 铸件缺陷产生原因和预防改进及案例
第一章 多肉类缺陷
第二章 孔洞类缺陷
第三章 裂纹、冷隔类缺陷
第四章 表面缺陷
第五章 残缺类缺陷
第六章 形状及重量差错类缺陷
第七章夹杂类缺陷
第八篇 铸造设备
第一章 混砂机及新砂和旧砂处理设备
第二章 震击、震压、压实式与高压造型机
第三章 射芯机和射压造型机
第四章 抛砂机和无箱及脱箱造型机
第五章 造型生产线
第六章 砂型铸钢件快速成形设备
四、消失模V法实型铸造工艺
第一章 消失模铸造发展史和成形原理
第二章 消失模模样的制造
第三章 消失模铸造涂料
第四章 消失模铸造工艺设计
第五章 消失模铸造设备
第六章 消失模铸造发泡模具设计制造
第七章 消失模缺陷分析案例
第八章 铝合金消失模铸造
第九章 V法铸造工艺
第十章 V法铸造浇注系统设计及缺陷分析
第十一章 V法铸造设备
附件3
中国铸造协会大学堂职业能力评价标准
助理工程师、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申报条件
证书类型 |
学历及工作年限要求 |
大学堂考试最低分数 |
助理工程师 |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 (1)铸造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铸造方向)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①本科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1年(含)以上,其他专业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3年(含)以上; (2)铸造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铸造方向)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专科学历,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2(含)年以上,其他专业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4年(含)以上; (3)所有专业中专、技校学历,连续从事铸造工作7年(含)以上,或者累计从事铸造工作12年以上。 |
60分及以上 |
工程师 |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 (1)铸造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铸造方向)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2年(含)以上,或者累计从事铸造工作3年(含)以上; (2)铸造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铸造方向)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4年(含)以上,或者累计从事铸造工作6年(含)以上; (3)铸造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铸造方向)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专科学历,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5年(含)以上,或者累计从事铸造工作7年(含)以上; (4)所有专业中专、技校学历,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10年(含)以上,或者累计从事铸造工作15年(含)以上; (5)非铸造相关专业,在以上相应学历的工作年限基础上增加2年(含)及以上可申报; (6)取得助理工程师资格后,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3年(含)以上。 |
80分及以上 |
高级工程师 |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 (1)铸造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铸造方向)及其他相关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6年(含)以上,或者累计从事铸造工作7年(含)以上。 (2)铸造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铸造方向)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8年(含)以上,或者累计从事铸造工作10年(含)以上。 (3)铸造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铸造方向)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专科学历,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9年以上或者累计从事铸造工作11年以上。 (4)非铸造相关专业,在以上相应学历的工作年限基础上增加2年(含)及以上可申报; (5)取得工程师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铸造技术工作4年(含)以上。 |
90分及以上 |